焦点日报:尽情绽放青春 放飞艺术梦想 | 2023年美术院校毕业季观察

2023-06-18 13:14:59     来源 : 文旅中国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各大高校毕业季如期而至。与普通高校相比,美院毕业季因一年一度的毕业展览包含了更多期待,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作品秀让期待变得具象可感。近期,各大美院使出浑身解数,以期为学生提供最佳展示舞台;青年学子全力以赴,只想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一个完美的句号;广大观众提前订票、起早排队,只为一睹风采。

毕业作品凝结了毕业生多年的巧心慧思,他们关注现实,面向未来,守正创新,以各具特色的专业语言,以多元的视角,以自己的艺术成果讴歌时代主旋律,呈现了一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艺术盛宴。

走向线下,走出校外


(资料图片)

▲ “大脑花园”·2023第五届之江青年艺术周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开幕式现场

作为新冠疫情政策调整之后的首次线下毕业展览,此次毕业季可谓是规模大、种类多、流量巨。5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以“蔚然生长”为主题的毕业季展览率先启幕,分3个时段展出近1400位研究生、本科生的作品。这是近年来央美规模最大的一届毕业展,自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其他高校学生的关注。展览自开展以来,每天近万人排队参观,一时成为热门。随后,全国各地美院毕业展接踵而至,毕业展出季进入高潮。

“学校不仅将本次毕业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水平的一次实践检验,更在展览期间邀请广大用人单位启动‘观展选才’,为2023届毕业生搭建最实际的就业推介平台。艺术需要城市,城市需要艺术,我们将教学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让艺术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协同天津美术馆、滨海美术馆让毕业展走出校园,以文化艺术方式助力天津‘十项行动’,让艺术走进大众,增色美丽津城。”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在5月21日举办的天津美术学院2023年毕业季暨2023届毕业生作品展开幕式上表示。本届毕业季以“笃行·致远”为主题,分别在天津美术馆、天津滨海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三馆开展,共展出969名本科生和280名研究生的3000余件毕业作品,这也是天津美院近年首次走向社会举办的毕业作品展。

6月1日,“大脑花园·2023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在杭州六大展馆开展,近7万平方米空间里,2500余名应届毕业生、3000余件作品和线上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共襄盛举。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国美院就首创向全体杭州市民开放的毕业季,并于2019年整合升级为“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这次展览让毕业季走出校园,让艺术与人民共情,大学与城市共融,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打造“没有围墙的学院”。在谈及校外办展的初衷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同学们的作品能够直面社会,在正式的展厅中接受公众检阅,以专业的展示与同行交流。毕业展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步,更是同学们进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创作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让每个人自我拔高一度——此刻,你们不是学生,你们是前程远大的青年艺术家、青年设计师,是充满希望的学者和导演。”

与此同时,中国美院还开展“邀企引展促就业,精准推介觅人才”活动,利用毕业展流量带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展览期间,学校在浙江展览馆毗邻空间增开为期一周的“南山艺市”,展销创意设计、非遗传承、文化传播产品,吸引了70余家学生创业摊主报名,致力于打通学生从学校通往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全力以赴,提高质量

▲ 2023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研究生毕业展现场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今年的毕业季,想必“痛并快乐着”是今年所有毕业生心理的真实写照。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批毕业生,青年学子格外珍惜此次展示机会,可谓“铆足了劲”,竭力为观众呈上一场高质量的艺术盛宴。

“虽然面临着升学或就业与毕业创作的时间矛盾,创作过程也会面临着众多难题,但我感觉大家在毕业创作时都更加积极主动,态度上更加认真,自我要求也更高,毕竟是难得的展示机会。除了学校全力帮我们宣传,同学们自己也会利用各大社交平台宣传自己,和观众互动,得到不少好的反馈,有一种尽情释放的快感和成就感。”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本科毕业生肖叶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的作品《绊》不仅在展览现场吸引了众多关注,还在社交网络上获得好评。

回首过去3年,这届毕业生增加了观察生活、自我对话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温度。“疫情陪伴着我们这一届学生由始至终,因此,我们对它的感悟也是最深的。从一开始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和向往到慢慢关注自身情感体验,从线下生活状态到线上虚拟世界,我开始意识到艺术创作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是我在疫情这一过程中一直在追寻的问题。”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赵乐茹在谈及心态变化历程时感慨万千。其毕业画作《我爱我家》既是对个人小家爱的表达,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时代、社会的展现。

青春和汗水共同浇铸了艺术梦想,在毕业时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正如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在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开幕式上所说:“对2023届的毕业生们来说,‘四年大学、三年疫情’的大学生活可能不够完美,甚至谈不上完整,但透过同学们的毕业作品,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感受到他们的收获和成长。”

在看完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展之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周午生表示:“学校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我本人对今年毕业季的作品非常满意,无论是从创作态度,还是创作质量来说都非常好。尽管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都用了尺幅非常大的作品,并且都很认真地完成了作品,都想在毕业季这样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展示自己,从展览效果来说,也是达到了这一目的。”

关注现实,回应社会

毕业作品凝结了毕业生在学生时代的所思所想,对日常生活的敏感、对社会议题的关切,在这届毕业作品中表现得分外突出,他们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反映对时代的观察与思考。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说:“这一届的毕业生经历了特殊的学习过程。今年的毕业作品和论文选题上,贴近国家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主题有了更多来自生活现场的新锐视角,有了更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真实感受,有了更多将自我投射到自然与生活语境的生动切面,在某种程度上,大家的作品是关于自己与时代在精神层面交汇、在情感维度交叠的印记。”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也表示,本届毕业生从不同的视角切入社会现实,把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既有对个人生活情感成长的抽丝剥茧式重构,也不乏对社会现象问题的敏锐捕捉和回应。

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生蔡宇航创作的《父母》,一经展出就引起巨大的关注和讨论,网络视频单条播放量目前已经高达826万次。光着膀子、袒露着大肚皮的父亲,苍老、疲惫、带有一丝唯诺的母亲,在真实与抽象之间切中大众情绪。“但这恰恰就是现实本身,是这位同学家庭的日常生活。我想,这件作品一定是耗时甚久,从他刻画的深度和语言的强度上,看得出来他面对父母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情绪和表达。这说明同学们的创作真正回应了社会意识,唤起了公众的共鸣与共情。对于学艺术、学设计的人来说,日常生活就是最前线。”高世名说。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陈芝宇、于卓滢、谢星语共同创作的《铁月亮——打工人的诗》将人们的视线牵引至宏大社会转型中的中坚力量——打工人身上,感受这一群体生命的鲜活律动;天津美术学院王宸芝的动画《套娃里的小宝宝》以一个新奇的角度表达了对“二胎”的思量,作品以家庭中的“一胎”小女孩为视角,表现了她在发现母亲怀“二胎”后的种种变化;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李加超的《祥芝码头》生动描绘了清晨时分一群工人正在码头卸鱼货的忙碌场景。“我的想法就是让艺术回归生活,我的画作是基于在老家福建泉州看到、感受到的日常一景,我特别喜欢这种烟火气。”李加超说。

艺科融合,创意无限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季展览现场

2023届的毕业生们既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展现出了应对新技术语境中的各种未知挑战的强大胜任力。AI成为毕业季创作热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艺科融合”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本届毕业生作品展览集中展现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实践,汇聚了教学与科研的优秀创新成果。基于AI的艺术教育平台,AI实时编导的动物直播设计,AI在文化遗产再创作中的应用,学生们天马行空,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表示,本届毕业生见证了美院师生们以艺术设计为国献礼的一幕幕,见证了艺术与科技融合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的魅力与风采。面对疫情,同学们不畏艰难,将在学期间收获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与青春创作的热情相融,灌注于自己的毕业创作,收获了硕果。“如今,以GPT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的划时代出现,更是掀起了艺术设计领域变革的巨大浪潮。站在艺术设计新的端点上,同学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迎接未来新技术语境下的各种挑战。”马赛在对毕业生提出希冀时说道。

▲ 广州美术学院2023毕业季现场

在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看来,今年的毕业展览用“创意无限”4个字概括最能表达他观展之后的感受。“这届毕业生对未来生活的设计,对科学技术的敏感性,对新兴艺术元素的运用,让人看到无限的可能,这是美院多年来坚持‘艺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成果,也是因为他们生在AI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对未来、技术发展会更加敏锐,对自己的发展路径也有着更为清晰的想法,他们是未来型和发展型的一代。”蔡拥华说。

(受访者供图)

2023年6月18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尽情绽放青春 放飞艺术梦想》

↓ ↓ ↓ ↓ ↓ ↓ ↓ ↓ ↓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